五区六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好吊妞视频在线按摩私密无码免费|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蜜桃草在线看视频

新聞中心
NEWS information
額滴個腎!遠離腎病,你可以的!| 世界腎臟日
2021-03-11967

對腎臟病患者來說,尤其是到了腎臟病中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質量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即使是晚期腎臟病患者,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樣的,因此“積極面對腎病,共享精彩人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腎臟病,你了解多少

全世界大約有八億五千萬人因各種原因罹患慢性腎臟病,目前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11位的疾病。慢性腎臟病造成的疾病負擔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殘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

預測到2040年,慢性腎臟病將成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在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患者人數超過1億,需要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有150多萬,并以每年新增12萬~15萬的趨勢持續上升。

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卻僅為12.5%。從日常飲食營養的調整到血壓、血糖等指標的監測,從規律的隨訪、復診到嚴格遵醫囑用藥,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卻又恰恰需要患者對疾病有良好的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態調整好,積極面對它

對于腎病患者,尤其是到了腎臟病中、晚期,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質量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疾病的心態,會直接影響預后和遠期的生活質量。因此,慢性腎病者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積極面對疾病,才能共享精彩人生。

 “平常心”是《論語》里的“既來之,則安之”。意思就是要尊重疾病發展的規律,認真對待疾病;要積極主動,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與其終日焦慮、哀怨、憤世嫉俗,甚至與社會脫節,不如去坦然接受現實。心態也會影響病情的變化。積極面對疾病,逐漸學會與疾病共存,慢慢去適應因慢性腎臟病而改變的人生軌跡。

更何況,慢性腎臟病并不是無藥可醫,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研發的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已經有很多的腎臟病患者因為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有耐心來打贏這場持久戰。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有時出現的化驗檢查波動、病情的反復,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這場戰役中,病情進展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的腎臟病患者,并不意味著就敗給了疾病。目前關于終末期腎臟病,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等腎臟替代治療方式。這些治療均有國家醫保的大力支持,通過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患者同樣可以回歸社會,擁有精彩、幸福的人生。

正所謂,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樂觀向上態度,積極與疾病抗爭、共存的患者才是真正的贏家。

記住八招,遠離腎臟病

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腎臟病呢?遵循以下八個原則,可以降低患腎臟病發病和進展的風險。

01適當運動

規律生活作息,鍛煉身體,培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可以長期堅持的體育健身活動方式,如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和我國傳統健身運動等。

02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導致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病因。對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監測血糖,如有異常,要及時就醫。對于已經確診糖尿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制定治療方案及監測血糖,并定期復查尿微量白蛋白等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指標。

03監測血壓

中國目前有2.7億人患有高血壓,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壓狀況。應定期監測血壓,避免血壓劇烈波動。腎臟是高血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要定期監測血壓及尿常規和腎功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04控制體重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的建議,日常飲食注意以下幾點: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保持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避免超重、肥胖,既有助于減輕腎臟負擔,又有利于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可以損傷腎臟的疾病。

05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利于維持正常的尿量,保證腎臟的排泄功能,及時清除體內的鈉、尿素等,從而降低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06戒煙

吸煙不僅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對于腎臟來說,吸煙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研究表明,香煙中尼古丁可使腎小球濾過率增高,改變腎小管功能,加速慢性腎臟疾病惡化。

07謹慎用藥

鎮痛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抑酸藥以及某些抗生素等是常見的可能導致腎損傷的藥物,因此應避免隨意服用藥物,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并注意監測尿液和腎功能。

08定期檢查

如果您有一個或多個高危因素,請定期檢查自己的尿常規和腎功能。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定期監測尿常規、腎功能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的腎臟病變,早期干預治療。

                                                                                                         文本轉載于----健康中國